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个“五一”假期,有的休假陪伴亲人,有的外出旅游,但机电设备分公司在永津、城口和盘州的三个项目施工点一线员工,他们坚守岗位,展现了劳动光荣、劳动美的风采。
两个“五一”节感受各不同
机电设备分公司三个项目,从2021年初筹备开建,已经运行了一年多时间。“第一年‘五一’节是2号站搅拌机安装调试,5月中旬生产混凝土,1#站搅拌机加紧安装。”盘州项目负责人杨顺洪介绍说,相比去年,今年生产任务紧,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快马加鞭搞生产,“五一”节1号站生产混凝土350.5方,2号站生产248方,单日产量接近历史新高。
今年“五一”当天,永津项目接到7723件共计38.8吨半成品、成品的钢筋加工计划。生产任务重,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亚喜不敢松懈,从接加工单、进行技术交底,到加工过程监督、厂内文明施工监管,再到加工设备的故障隐患随时排查整改,他都亲历亲为。他还坚持首件必检,过程抽检,出库全检,直到半成品,成品出库,全天泡在加工厂,保证了加工质量。
“去年‘五一’都在筹备,安装设备中,虽说都忙,但没有生产任务。今年项目部加快了工程建设,加工生产计划都有量化的指标,相比去年更忙了很多。”王亚喜说。
保生产多方协调原材料
混凝土加工需要观察拌合质量,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验室提供的配比,随时查看搅拌出来的混凝土浓稠度及性状是否符合要求。同时还要根据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新要求调整配比,保质保量满足需求,确保混凝土加工不拖工程建设的后腿。
5月1日下午2点,盘州拌合站副站长陈卓在操作室发现水泥不够,而当时仅仅加工混凝土140余立方,还有210多方混凝土需要加工,至少还需要60吨水泥才能保障生产。时间紧迫,他立即联系项目物资管理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上午已经送来一车(30吨),下午有一车送来。
“那啷个够哦!”见无法与物资部协商,陈卓焦急地将情况汇报给杨顺洪。“不是说的三车90吨吗?这肯定影响生产噻!”得到消息,杨顺洪直接联系水泥生产厂老总:“你们无论如何也要保证两车水泥按时到达!” 下午5点,第二车水泥进入搅拌站。晚上7点,第三车水泥送达,保证了当天的生产。
“这天车辆运输任务繁忙,6辆运输车从早到晚进出1号搅拌站就没有停息,如果5点钟那车水泥不能及时到达,仰拱无法正常施工,当天工作都要受影响。”陈卓回忆道。
现场解决盖梁组装难题
5月3日,城开钢筋加工厂负责人聂兴洪一如既往在车间负责安全生产质量标准管理。上午10点左右,城开高速A1标段苍坪3号大桥施工工地突然打来电话,说运到现场的右线15号墩盖梁拼装不到位,无法进行下一步施工。
盖梁是桥梁骨架的常用钢筋,每套盖梁由22片盖梁骨架片拼装而成。“明明运出加工厂前进行放样尺寸的比对复核,完全合格才出厂,又是哪里出了问题?”接到电话,聂兴洪来不及多想,立即带着加工师傅直奔现场。在大桥15号墎右线,通过观察很快找出原因,原来由于地面不平,他们施工队之前焊接的模具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导致无法进行拼装。
为此,聂兴洪开始在现场教焊工重新焊接一个盖梁模具,通过模具进行整套盖梁的拼装。2个小时后,这套盖梁终于完成拼装,工地很快恢复正常施工。“原来在厂里复核没有问题的钢筋产品,到了施工现场往往因为环境问题出现尺寸误差,如果不想法子就‘卡壳’,像这种问题只有用自己的方法,往往能立竿见影,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聂兴洪说。
拌合站副站长客串操作手
李伟是永津拌合站的副站长,“五一”期间,搅拌机操作手李春有事回家,面对紧张的生产任务,项目上原来第一个会操作搅拌机的他,再次“重操旧业”当了一回操作手。
5月1日晚,李伟就安排分配好了5月2号的生产任务:1号搅拌机发隧道二衬,2号搅拌机发江津混凝土。由于当天晚上隧道施工队说二衬混凝土还需要调整,5月2号早上7点半开始,他就在操作室操作1号机调整好二衬混凝土配比发送混凝土。一边操作设备,还要协调好每一个施工点的混凝土,每一车发哪个施工点,每个施工点几个车,都得考虑,忙得不可开交。
“由于江津路途比较远,除上开机器,我还要跟江津段技术员沟通,请对方帮忙协调路上有人拦车的事情。”李伟说,当天的计划任务完成后,无论多晚还得清理搅拌机内部水泥块,联系物资部第二天原材料的进场,上报每天的日报表,排好第二天的计划,这些事全部完成,往往已经是晚上深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