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了!吃饭了!”3月17日中午12点,机电设备分公司三汇基地办公楼响起了清脆的叫喊声。“走!尚二妹在喊我们了。”三楼办公室,大家都停止手中工作,如约赶到一楼食堂,当大家吃上可口的饭菜,纷纷对尚二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尚二妹,本名尚昌英,自从转岗当炊事员,已经在食堂工作12年,从当初的忐忑不安,到今天的自信十足,她用真诚、善良、奉献,用可口饭菜温暖着基层员工的心,获得了老基地员工的一致好评,也让远离城市喧嚣的三汇基地充满了人间温情。
1991年,18岁的尚昌英进入川煤五处(巨能中环公司前身)工作,被安排到单位所在的内蒙古建设工地上班。一年过后,又到单位所在湖南建设工地参加隧道建设。1995年,已经有身孕她又到江西萍乡参加施工建设,虽然工种是矿灯充电工,但建设单位的工作性质,有什么干什么,哪样适合做哪样,这期间她当过绞车司机,开过压风机,搞过漆工,甚至工区招待所都守过,练就了吃苦耐劳的个性,使她成为施工现场的多面手。
建设单位是男人的世界,转战天南地北,行走大山沟渠,工作也随时在变,在小工地上也煮过饭,在内蒙古建设工地还炒过菜。“五处的工作岗位不是固定的,我原来在工地机房,后来安排我到食堂,当时吃大锅饭,一个工区建设队伍多达300多人,到吃饭时间排大几十米的长龙,黑压压的一大片,伙食团上班都是三班倒,炒菜用‘大洋铲’炒,一样菜就要炒七大盆菜,弄一顿饭下来,手膀子都酸痛。“她说。
2010年,尚昌英被安排到机电设备分公司三汇基地食堂工作。尚昌英的老公是机电公司的老员工,以前单位的办公室同事、车间工友常常到她家打平伙。“那时我给他们弄饭吃,他们觉得还可以,可能是这个原因喊我去煮饭。但单位食堂不比家里,人多就众口难调 。“她说,到食堂后,自己注意大家的意见,有时职工问今天吃什么?我说你们要吃什么给我说,我想办法给你们弄,职工看到什么菜想吃了,我就弄,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老基地位于半山腰上,去镇上买菜下山一趟要走四五十分钟。为了做好每顿饭,尚昌英每天大清早就背着背篼下山,在菜市采集好食材,又赶紧原路返回。这样一个人买菜,一个人弄饭菜,持续了背了4年,单位的吃饭人员也从一桌到三桌,人员慢慢增加10几个、20几个,随着吃饭人员增多,购买的食材也越来越多,单位后来协调了一辆后勤车,尚昌英才结束背菜爬坡的历史。
最初的几年,由于只有一个人,食堂的早餐都是从三汇镇购买的北方馒头加稀饭。时间久了,大家反映馒头不好吃。尚昌英听说后,开始自己学做面食,慢慢掌握了馒头、包子、饺子面点的做法。从此以后,三汇基地的早餐品种开始丰富了起来。尚昌英也不断琢磨,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力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做到了两天菜品不重样。
除了满足员工用餐,食堂还得准备接待用餐。得到通知后,她常常提前一天就把菜谱准备好报后勤部门审核。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水平,尚昌英还经常通过手机的各种餐饮软件自学,提升烹饪技术,使餐桌上的菜品更加色泽艳丽,味道浓郁,丰富多彩,赢得前来就餐的员工和上级领导、客人的交口称赞。机电设备分公司职工食堂也被评为巨能集团首个四星级食堂。
在搞好食堂餐饮服务的同时,她还承担起单位快递员的职能,谁在镇上有快递,只要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小到一包纸巾,大到家电棉絮枕头等大件,她都会完好无损帮忙取回。
如今,尚昌英在机电设备分公司三汇食堂已经工作12年。从最初的忐忑不安,担心做不好饭菜,到今天的胸有成竹、自信有余,她用自己的奉献、敬业、真诚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温暖了大家的心。